包鋼二氧化碳廢氣變肥料讓農田增收又增綠
來源:包頭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23/3/27 11:21:00
篇前語:
包鋼CCUS項目如何催生一個“新產業”; 回收后的二氧化碳如何搖身變肥料讓農產品增收又增綠 工業排碳與農業固碳如何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鏈條 近年來,包鋼堅持綠色發展,不斷推進資源綜合利用、探索工業生態循環和可持續發展,協同推進“雙碳”;目標,讓“負碳工業”;推動“富碳農業”;,以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二氧化碳也能當作肥料 沒錯。研究顯示,日常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僅為400至500ppm(ppm為百萬分之一)左右,而ZSY農作物生長的二氧化碳濃度卻在800至1400ppm,二氧化碳不能及時補充,導致農作物光合作用效率低下,長期處于“碳饑餓”;狀態,不僅生長發育緩慢,還容易‘生病’,甚至需要化肥輔助,帶來了土壤的板結、酸化等問題。
包鋼集團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示范項目把從包鋼麥爾茲窯捕集后的部分二氧化碳轉化為氣肥用于農業生產,讓二氧化碳融入“富碳農業”;產業鏈,有了新用途。
陽春三月,萬物蘇生,正是春忙好時節。記者沿著鄉道一路前行,來到九原區國的家現代農業示范基地。這里是九原區綠葉蔬菜主產區之一,更是包頭市的“菜籃子”;,每天都有大量的蔬菜源源不斷從園區發出。
負責CCUS項目建設及運營的包鋼低碳科技公司,聯合包頭市農牧局、農牧科學本事研究所開展的二氧化碳氣肥利用項目試驗大棚就坐落在園區。在一眾低矮大棚的對比下,實驗大棚一旁高大的二氧化碳儲氣罐顯得格外矚目。在這里,二氧化碳經過升溫、脫水、氣化等一系列工藝處理,成為綠色生態肥料。
走進大棚內,陽光沐浴下的西紅柿苗碧綠,長勢喜人,棚內棚外宛若春夏兩個季節。種植西紅柿也有十幾年了,大棚通上二氧化碳對他來說還是頭一次,他坦言有點緊張?!罢自O備都是自動化的東西,我要操心的就是種好西紅柿,現在周圍的農戶經常到我棚子里看,等到結果了看看效果?!?農戶郝強說。
再過半個月,大棚內的西紅柿苗將在二氧化碳氣肥的加持下,進入關鍵的生長期。以郝強的經驗來看,“吃飽碳”;的西紅柿應該產量多、汁水足、口感沙,完全不愁銷路。站在地頭,望著初吐的西紅柿苗,他眼里充滿了期待。
“二氧化碳氣肥加上大棚內的光、氣、溫、水、種等ZJ條件組合,能夠創造更GX率的光合作用環境,讓植物葉片肥厚,果實大且多,畝產增產效果在30%上下,預計增收ZG可達3000元。按照一年兩收測算,每畝農作物可吸收近2噸的二氧化碳?!?包鋼低碳科技公司封存應用事業部負責人趙亮介紹。
除了讓植物“吃得飽”;,“管的好”;也是增產增收的關鍵,通過包頭市有關部門的“牽線搭橋”;,試驗大棚邀請了眾多富有經驗的優秀農戶負責農產品種植。并在通氣的同時上線智碳云平臺,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根據光照、濕度、溫度等因素綜合計算二氧化碳施放模型,控制預測二氧化碳濃度趨勢。按照農作物種類智能控制施放,為大棚創造GX率的光合作用環境,實現“富碳農業”;現代化。
趙亮表示,“隨著實驗大棚產業化后,農產品將依靠包鋼職工福利和周邊市場,以訂單農業的方式進行分產分銷,逐步建立綠色田園農業示范基地。在產生明顯經濟效益后普及二氧化碳氣肥示范推廣,引導合作社及農戶認識到二氧化碳氣肥的優勢,打造內蒙古富碳農業領JP牌,真正把農產品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
從工業減碳、植物固碳再到碳匯,包鋼集團正在構建起從負碳工業到富碳農業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打造以CCUS本事為中心的二氧化碳多元應用體系,在推進鄉村振興和實現“雙碳”;目標的新征程中,開辟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下一步,包鋼集團將強化市場經營思維,全產業鏈利用二氧化碳,真正做到‘變廢為寶’,走出一條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贏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臨行前,農戶郝強向我們發出了邀約,“兩個月后再過來看看,保證你們吃到小時候的味道?!?